稿件来源:《中国煤炭报》2022年6月9日5版
“红白管家”马俊平:倾力办事热心肠 细心周到受赞扬
在ag贵宾会峰峰集团邯郸洗选厂,提起保卫干事江涛最信服的人,一准儿是科长马俊平。为啥?就为老马热心肠。
58岁的保卫科科长马俊平因处事公平、办事热心,深得工友信任。只要听说哪家有红白喜事,他总是第一个到场,久而久之,便有了“红白管家”的称号。20多年来,马俊平义务为工友操持红白喜事600多场。工友们说,“老马一出现,悬着的心就能放下”。
白事——不能辜负工友的信任
江涛发现,马俊平的抽屉里,藏着个小本本,从不轻易示人。
有一天,经不起江涛软磨硬泡,马俊平打开本子让他“开了眼”。
“近到邯郸辖区各县,远到陕西、内蒙古,各地红白喜事规矩、风俗一一在册。”江涛啧啧赞叹。
“‘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’,工友们家乡不同,风俗、习惯各异。”马俊平说,只有熟谙这些“规矩”,才能令事主满意。
职工王某去世,留下妻子和年幼的女儿。王某遗孀说:“老马,这天塌了,我们孤儿寡妇可咋活?”
“嫂子,有我们呢,没有过不去的坎儿。”马俊平一边安慰家属,一边张罗王某后事。谁去向亲戚报丧、准备多少烟酒,他都做了安排。“小刘,你抓紧写讣告,贴在这几个地方。”“大曹,你弄个执事单,让大家各司其职……”
“长子摔盆、次子打幡”是丧葬旧俗。出殡那天,亲戚朋友为这事起了争执。
有赞成的,“必须打幡,习俗不能丢”,“也得摔盆,这是规矩”;有反对的,“新事新办,条条框框大可不必”,“女儿摔盆不吉利,可没有儿子怎么办”……
眼瞅着不妙,马俊平赶紧折了个中。“习俗的目的是表达哀思。老王生前喜欢侍弄花草,就让闺女为他献束花吧。”做通了家族长者的工作,马俊平长舒一口气。
事后,马俊平夫妻俩时常去探望王某遗孀。他还发动工友一起助力。
白事总是猝然而至,马俊平经常在深夜被叫醒。不管多晚,他都尽快赶到现场,他说:“不能辜负工友的信任。”
红事——除了精打细算,还要当“和事佬”
“上轿礼金”“下轿礼金”“改口费”……类似的繁文缛节,马俊平决心要改改。
小刘自幼丧父,母亲收入不稳定。虽然他刚参加工作不久,但在自己的婚事上,却坚持高标准操办。
“我是单亲家庭,标准调高些别人才能瞧得起。”小刘咬牙坚持。
“不给家庭增添新的负担,把小日子过好,妈妈脸上才有光。”马俊平劝小刘,帮忙把小刘的婚事操持得喜庆热闹、节俭隆重。
婚后,小刘夫妻谨遵马俊平劝导,坚持学习,孝敬母亲,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“我们用婚礼省下的钱,为母亲添置了冰箱。”小刘说。
除了精打细算外,马俊平有时还要充当“和事佬”。
青工小潘高高兴兴娶新娘,可婚礼当天双方在“下轿礼金”上僵持不下。“怎么还临时‘涨价’啊。”新娘没事先通气,小潘懊丧不已。
新娘不下车,婆家炸了窝。马俊平赶紧施展拳脚打破僵局:“‘下轿钱’应当给,多少就是个礼数。小潘他婶子,你再拿出个红包,多少随意,图个吉利。新娘子她大姨,快别挡着了,耽误了时辰两口子过后可得埋怨你。”
一番话下来,婶子掏出了红包,大姨让开了车门,喜庆唢呐继续响起。
马俊平说,有的事主碍于当时情面,埋怨他把钱攥得太紧,“可明白过来,也就理解了我的用心”。每一次担任“总管”,马俊平少不了精心策划、细心操办,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。
个人事——响应号召,新事新办,一切从简
2021年农历五月初十,是马俊平为儿子小马选定的结婚吉日。马俊平的妻子憋着一股劲,准备把儿子的婚事办“排场”。但马俊平的决定出乎她的意料——既不通知外地亲朋,也不麻烦单位好友,“响应政府号召,新事新办,一切从简”。
“结婚是大事,过于简单说不过去。”妻子想不通。
“回来结婚,我原本想热闹一下。”小马不理解。
“多年随出去的‘份子’钱,不打算收回来?”亲家细心提醒。
在马俊平的坚持下,仅置办了2桌婚宴。工友们得知此事的时候,小马已经和新婚妻子去度蜜月了。
同事们纷纷责怪,马俊平却摆摆手:“咱是党员,大小还是个干部,得带头新事新办。”
江涛回忆,不光儿子受“牵连”,就连多年前马俊平岳父去世,也未能“幸免”。
“老人操劳了一辈子,葬礼搞得隆重些是我们的心愿。”妻子说,“又不花你的钱。”
“不是钱的问题。”马俊平打开劝导“模式”,“‘祭而丰不如养之厚’,既然老人生前咱们尽到了孝心,大可不必花钱买这个面子。”这一番话终使大家释怀。
俗话说,“红事不请不到,白事不请自来”。面对闻讯前来吊唁的宾客,马俊平耐心地一一解释:“老人生前喜爱清净,就不劳大家破费了。”
在马俊平的劝导下,岳父葬礼既没请鼓乐队,也没置办酒宴,外地的亲友通过线上吊唁的方式传递了哀思。同事和亲朋好友又一次对马俊平竖起大拇指。(王海 李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