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中股份玻纤公司提前三天实现一期日产100吨
72天的坚持不懈,72天的笃定前行,在冀中股份玻纤公司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下,6月17日凌晨24点,一期池窑原丝日产定格在了100.96吨,提前3天完成了日产100吨的阶段目标。敢打硬仗、能打胜仗的纤维铁军再次交上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。
自古华山一条路。成绩单背后,是纤维部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,始终咬定以一期池窑新产线全面达产达效目标,以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,不讲理由、不等不靠,勇于创新、奋力攻坚的结果。
勇向潮头、迎难而上。一期池窑冷修完成后,为提高效益,积累更多技术经验,玻纤公司与OC公司在一期池窑进行进一步合作,生产更为先进的超高模量H+玻纤。
“全球首发”“最先进”,往往意味着工艺最难掌控。虽然有心理预期,但H+玻纤投产过程的艰难还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。
在投产初期,新产品的原料比例、温度控制区间、漏板是否匹配,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,一期生产一度遇到极大困难。玻璃液温度高,温度控制区间难以掌握,漏板大面积析晶,而且大部分机位反复析晶。加之新工较多,上车作业不熟练,反反复复一个多月下来全窑的运行效率达不到目标。这么长时间拉丝作业无法稳定不下来,对于纤维部这支善打硬仗,能打硬仗的铁军来说,也是第一次遇到。
“这纱这么难拉,我们真的行吗?”甚至有的老工人都产生的动摇。
“确实困难重重,但既然公司交代了生产任务,我们只有一条路,那就是攻克它、驾驭它!”纤维部班子发出铮铮誓言。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看着现场紧张忙碌的拉丝作业,大家又累又不出产量,每个人都憋着一口气、拼着一股劲儿。面对先进又复杂的全新产品,从4月6日流液拉丝至今,纤维班子没有休息过一天,而且经常连续六七天吃住在厂。大家脑子里想的全是怎么控制温度、怎么改进漏板,白天探究工艺参数的准确度,晚上开展讨论、修改方案,一点一点排除障碍。“不分白天黑夜,白天调试、晚上分析,太困了,在办公室靠着椅子就能眯一会儿。”纤维部部长崔楠记忆犹新。
对工艺参数的掌握需要时间,先把新工上车作业效率提上去。为了提高新工作业水平,车间加紧对引丝新工进行锻炼,并结合人力资源部对引丝新工实行日考核、周比武,新工上车速度明显提升,由原来最长6分钟,缩短至平均3分40秒。尤其是卷取岗位,部分新工已完全具备成熟工能力,可在独立操作5个机位。“这群新兵,总算是练出来了。”以前看着新工就挠头的拉丝班长王强,终于咧嘴笑了出来。
通过两个多月对窑炉、通路、漏板温度的观察摸索记录,与员工交流作业问题,收集分析技术数据,逐个机位地检查,逐块漏板分析,甚至到每一块漏板冷却器、电极夹的调整,都有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并记录。通过这些第一手的数据,为改进漏板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。进入5月中旬,以这些资料为基础重新设计的漏板陆续更换到位,现场拉丝作业得到了明显好转。
从4月6日到6月17日,72天,产量从50吨、60吨、70吨、80吨、90吨一直到100吨,日产量的递增,勾勒出一条遒劲有力的达产曲线。
起跑映照全程。在与困难斗争中,纤维部不仅在生产的角力上抓住了机遇,更在与自己精神对垒上抢占了先机。100吨,只是纤维铁军又一个新的起点,展望未来,蓄势待发,纤维部以更加昂扬的斗志、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强烈的担当、更加有力的举措为玻纤公司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。
(冀中股份玻纤公司 郭鹏阳)